导航
首页  »   纪录片 » 躁郁症的那点事
躁郁症的那点事

躁郁症的那点事

主演:
斯蒂芬·弗雷 罗比·威廉姆斯  
备注:
已完结
扩展:
纪录片 欧美记录 欧美纪录 
点击:
341
地区:
英国
导演:
Ross Wilson   
年代:
2006 
更新:
2021-05-16
语言:
英语
剧情:
主演:斯蒂芬·弗雷/罗比·威导演:RossWilson语言: 详细
猜你喜欢
《躁郁症的那点事》剧情简介
主演:斯蒂芬·弗雷/罗比·威导演:RossWilson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06-09-19 别名:躁郁人生用户标签:纪录片,英国,心理,躁郁症,Documentary,2006,躁郁,BBC片长:120分钟imdb编号:tt0808482Documentary《躁郁症的那点事》电影网友评论:7。现身说法,勇气可嘉。但这类纪录片一面讲特例一面又试图走数据逻辑就很紧张巴巴,成功失败案例各沾,滥用补牢、药物解惑、正名电击、行知存疑,价值更多是打开了一个供大众窥视的口子吧,社会及自我偏见仍是一大阻力,而迷恋高峰期欣快万能感而倾向于将BP渲染成某种天选之症是我持保留意见的另一原因。Cardiff/Aberdeenget。推荐病人亲友及感兴趣者观看,患者慎入毕竟激惹因子不少。//有短评说案例皆来自privilegedcircle想知普通人情况,sotrue.蓝血吗?并不,昂贵的才华有如火中取栗毒树之果TouchedwithFire/,个人倾向于可identifywith但不要去justify这属性。得病治病,贵有片中那些孩子们的平常心。我患有BipolarDisorder。每当我轻躁的时候,我甚至快乐到把自己之前经历过的极度低沉绝望的抑郁全忘了。我一度以为我不治而愈,我精力旺盛,学习生活兼顾的很好,人际关系也得到飞升,我能让我的朋友同学伙伴喜欢我。我觉得没有什么时候比这样的自己更好了,我好像看起来如此充满精力,写作的创作欲得到了发泄,我总觉得我的笔完全跟不上我脑海中瞬息万变的绝妙点子,我甚至觉得之前一度沉迷的烟草对我毫无吸引力就很快戒烟了(原本开始也就是好奇,希望郁闷的到疏解)。直到抑郁症确诊我都不敢相信,它又来了。我才意识到原来生命中那么多极端的时刻,并不是性格使然,我曾经在十三岁想要自杀的心境在不久前复现,我终于想起来了,这一切全都挥之不去,它们一直在我脑内。看到评论中有争议说,不应该把这个问题称之为manic或disorder,但我看完的感受是,到底最开始是什么人如此敏锐,能观察出这种行为模式竟是一种规律和共性而不是某类个性,当他提出这个理论时,有像日心说那样引起争论和嘲笑吗?毕竟如果我遇到一个行为失控或的人,我只能反应出:这人只是个性不太好。绝察觉不出这是一种求助信号或是病状。更不用说其中的偷盗行为不用道德的角度去评判之(忘了是在哪个节目上看的,一个行业大咖说,分析一件事最后再从道德上去说,道德是一个很浅的词,背负不了太多事,这几年越发觉得很有道理)。很棒的纪录片,无论是内容还是拍摄者的初衷,其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一颗足够包容不同和理解他人的心。在诊断不一定正确的情况下,双向治疗何去何从?受益于双向,还会愿意用药物压制么?如果没有这个病,我的事业还会成功么?是否要冒着双向复发和遗传患病易感性的危险怀孕和生育?是否会因为患有Bi-Polar而后悔?如果面前有一个按钮,你会按下么?Stephen的这个纪录片非常平实,串联的逻辑线很freestyle,把不同职业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Bi-Polarer都涵盖其中,是一个很不错的Bi-Polar科普片。虽然整体平淡,但Stephen在得知自己燥郁检测分数极高时候的那段英式幽默,也是苦涩的有趣了哦。最唏嘘感叹的是,十多年过去了,确诊依然还是“难以诊断”,没有比自我报告更科学更客观的方式出现。我之前在301的电视上看到过这个大叔他好像参与了许多这样的片子制作听我说没有一个躁郁症是愿意吃药包括接受住院治疗的你吃过之后你会异常平静你对这样的自己很陌生因为你已经生病太久了你不知道情绪平和有什么用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反应只会让自己觉得是废物你享受躁狂带来的力量胜利激动你愿意为了那一刻蛰伏在抑郁期酒和烟是好朋友它比朋友的关切还让人温暖就算只剩短短的寿命也无所谓控制不住躯体的生活会有人想活很久吗人活的平淡点平常点不让人发现不去说不让人拿着这点攻击就行了全程伴随巨大的恐惧...但要为了这份恐惧给五星。如果可以做一次选择,大概还是想做回正常人。生活的每一秒与耻辱共生,与死亡相伴,耻辱时常携着死亡以黑雾的形式出现,先是在房间角落,而后我逃出家门,天空是蓝色的,最终我仍是窥见了那团黑雾,我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关系上也带着耻辱,有家族病史,姑姑曾患有精神分裂。如果想要“正常”的恋爱(虽然也没有过很正常的关系)就要去隐瞒病史...大概自己现在已经被耻辱吞没了,郁期就会这样。诚然曾与天使漫步过,不过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罢了。看这个之前我对躁郁症已经很熟悉了,有一回三联生活周刊发了一篇写抑郁症患者的文章,我一看这是躁郁症的症状,看到后来发现那篇文章把抑郁和躁郁混着用;还有一回,有个网友跟我说她有心理问题,问我怎么办,我一看她说那几句话的感觉就很像躁郁症患者,一问果然是。那个人估计正处在躁狂期,聊了一下觉得我听不懂她的话就走了。我看过一个资料说,躁郁症有可能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方向,也许人类社会未来的方向就是不被固定的工作束缚,格外推崇创造力和娱乐精神吧。我也不会按下那个按钮...而且我和斯蒂芬一样,拒绝服药我曾经因为医生误诊为抑郁症所以服用抗抑郁药物,最后引起了一次急性的躁狂发作。而且怪我后知后觉,没发现自己是双相。不过说实话,现在比以前好的多了,努力努力还是走的出来的。不过依旧会经历depressionattack只是祈祷抑郁时不要太抑郁,躁狂时不要目中无人,出现幻觉就好了sigh~精神疾病真的是太复杂了,当初找个抑郁症的标签往自己头上套,后来也算活该了吧...太短太散初步认识躁郁症20%患者完全康复其他会自杀or无法独立生活8%的可能性会遗传。喜欢“躁”的状态而不愿一键回到得病前soundslikeacurse.油炸叔和片中的患者都是些privilegedpeople医生、歌手、牛津妹子、军官等展现的阶层太窄了想知道普通人or底层人民得了这个病是怎样的状态。太短太散初步认识躁郁症20%患者完全康复其他会自杀or无法独立生活8%的可能性会遗传。喜欢“躁”的状态而不愿一键回到得病前soundslikeacurse.油炸叔和片中的患者都是些privilegedpeople医生、歌手、牛津妹子、军官等展现的阶层太窄了想知道普通人or底层人民得了这个病是怎样的状态。咨询、药物、电击,早发现早治疗…建立一套适于自己的应对策略非常重要,片里那位母亲的情绪图表日记就很赞,祝所有病友、尤其是片末爱写作的女生能快点好起来…炸叔都肥成大象了,竟也去TortureGarden吼吼吼!十五岁知道这个词,二十岁起抑郁远多于狂躁,早已习惯,看CarrieFisher的维基才想起补这片我听到被bipolar影响的人描述其病症时,描述其当时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甚至是其妄想,我突然感觉,Imjusttoonormaltobecreative.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真想有机会研究一下这个课题,创造力是来自于理智的大解放么,伟大的作品实际上真的来自于不一样的脑袋吗?以Bipolar的家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Bipolar的人很多时候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认为自己是thechosenone而其他人都是屎,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他们根本不会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伤害到别人,只要自己活得爽就行。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只求自己爽,哪管对他人的影响,就拒绝治疗了。对后半关于治疗的内容比较有兴趣,前半主要描述症状和经历。既是病人又是医生的那位女士通过饮食改善的观点和看过的另一本书一致。近一年来只要一放长假且没有任何安排时就很容易躺在床上一天不想动,有安排有任务时很容易进入感觉不到累状态。可能抑郁状态就是身体拒绝使用能量,狂躁状态则能量爆发。其实我还挺喜欢躁郁症,因为患有他们的一般都是那种天生善良且敏感的人,他们不会去伤害别人,但是却很容易被伤害,他们需要被爱,被呵护,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但是他们能够作出的成就是很多人达不到的,所以如果你是躁郁症患者,请学着与躁郁症共处,就像我们这种所谓的正常人也需要学会与自己共处其实那种被折磨又不愿舍弃的心理真的很难很奇怪,甚至有时怀疑自己是不是个抖M,一想到有如果某天会丧失那种创造力,就觉得更加绝望,这也大概是有的人拒绝药物治疗的原因。大概双相真的是因为太依靠骄傲活着吧。想过一个问题很久,“正常”究竟是怎样被定义的?为什么人一定得正常才能被接受? 《躁郁症的那点事》的观看地址: http://www.guoshikj.com/pianku/125202.html由美剧天堂提供,欢迎转发分享!